close

這幾年分別去過了香港、新加坡,回國後感到很困惑,同樣都是英國統治的並以華人為主的港口都市,為什麼市容差那麼多?香港狹小擁擠,住商混雜狀況很普遍,但有中國庭園不規則的美感。新加坡狹小但不擁擠,是座很像西方的熱帶都市。於是這陣子反覆思考,總算理出一點頭緒和各位分享。

 

[地理位置與移民者的心態]

香港離中國近,有的移民者會期待衣錦還鄉、有的移民者把香港當跳板,期待轉往更好的地方,在居住或生活上都抱持著將就或暫時的心態。也因為近,香港在英國殖民統治之後仍然持續承接來自中國的移民(難民),讓整座城市繼續和華人文化連結。

新加坡離中國遠,如果下定決心來到新加坡,就一定是抱著長期發展的決心前往,比較有落地深根的概念。在這種環境下也產生了日後統治新加坡的李氏家族。另外新加坡和中國距離遠,周遭也沒有其他強勢的文化影響,自然受到西化比較深。

 

[統治者的心態]

二戰之後英國持續統治香港,但隨著中國日益強大,香港回歸是遲早的事。所以英國思考的是如何榨取香港最後的利益。所以英國人不太在乎永續發展或是都市規劃這種麻煩事。而香港人繼續講廣東話,跟著英國人一起賺錢,很多事情都可以明天再談。

新加坡在二戰之後被馬來西亞逐出聯邦邁向獨立的道路,或許現在大家對新家坡的印象是資本主義發達且和西方走得很近,其實新加坡的第一任總理李光耀是共產黨出身,日後為了拉攏英國人打擊政敵才逐漸傾右,但是統治手法仍然維持共產式的集權。所以到新加坡之後你會發現一切的規劃都非常制式,金融區、商業區、碼頭區、集合式住宅區、公園綠地等等都壁壘分明,是一般走資本主義的民主國家無法達成的。

 

[地形]

香港多山,平地稀少且破碎,人口又比新加坡多出200萬,都市規劃不容易進行,居住環境也更擁擠。新加坡雖小,但大部份是平地,有利於都市規劃的開展,居住環境雖然狹小,但比較沒有壓迫感。

 

[未來]

現在香港在中國的統治下,似乎只有金融、觀光和房地產三個產業,像是農業、民生工業甚至是水電等資源都必須在半強迫之下仰賴中國供應。而新加坡雖然不是一個天然資源豐富的地方,但仍然朝著多元發展自給自足的方向走。例如新加坡為了不讓馬來西亞掌握水資源的供給,努力發展海水淡化,並修建像MARINA BAY這樣的人工蓄水池。另外在軍事上,新加坡自知土地縱深不足,若是鄰國來犯很難堅守,於是他們和多國達成協議,將一部分的部隊駐紮在海外訓練ex新光部隊,以便能保有戰力,迅速從海外反攻。綜合以上可以預見香港和新加坡兩個昔日英國統治的城市在未來的樣貌會漸行漸遠。

 

arrow
arrow

    sos788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